补鞋匠

  去赤羽步行街的时候我经常会在路上碰见一位补鞋匠。他看起来有一定的年纪了坐在那里,背对着马路,面对着商铺与来来往往的行人。尽管对他佼有兴趣很想跟他交谈一下,但是在匆忙而又拥挤的人群里,我却每每都只是眼光很快在他身上扫过,身体依然随着人群走向拥挤的红绿灯路口。在繁华东京,他的身影是那样突兀却一点也不显眼。

  我上一次见到这样的补鞋匠还是在十几年前的时候,那时候我在上中学,生活在老家的小镇。那时候买了一双国乔的鞋子鞋底坏了我都并不舍得扔掉,而是送到补鞋匠那里修补。我依稀记得补鞋匠的店铺就坐落在镇上一座桥的边上,铺头边上就是连接芳湖与长江的水域。店铺没有什么装修,门口我没记错的话有高耸的树,又是树荫又是河水,店铺里夏天给人感觉很阴凉。到了约定的时间就到补鞋匠那里拿补好的鞋子。全白鞋的鞋底上铺满了黑色的有点像沥青一样的材料。刚开始穿着走在路上,整个鞋子都有如两只巨大的蜡笔,所到之处必定留下我的足迹。穿了没多久我便很干脆又去买了一双国乔鞋,那双鞋子就放到家里鞋柜再也没拿出来穿过了。而那也是我人生中唯一一次补过鞋子。
  在父辈们的年代一双还不错的皮鞋对乡镇的大多数居民来说都不是一个小的消费。因此大家都会在买来一双新皮鞋的时候会到补鞋匠那里像给马打上蹄铁一样,在新皮鞋的后跟处也打上一块铁板,让皮鞋更加耐穿。而且在走路的时候一定要故意把鞋子踢得叮当作响。后面我也不知道到从什么时候开始,家里买鞋子都是只去品牌店去买了,哪里不小心弄坏了,虽然会觉得心痛,但也是会直接再去买一双而不是找补鞋匠。往后我在生活过的城市里除了东京我也没有再见过一个那样的补鞋匠了。
  所以每次去赤羽,我都会留意那个位置,看看补鞋匠有没有出摊。我不知道补鞋匠是不是日本传到中国去的东西。可以说是出于我的好奇吧,我很想多看看他,在东京这种消费高,人民生活水平高的城市里,连在东莞都很难生存下来的这种老补鞋匠,在东京究竟是怎样维持下来的。包括有时候我也会好奇自己住的小区留下的那个公用电话亭,在现在这个智能手机普及成这样的时代,它的存在有什么意义。不止这些在东京往往会看到很多我认为不应该存在于东京这样发达的城市的东西,我根本就不清楚它们存在于东京的理由。直到有天我在横滨的棒球体育场边上找到了我认为合适的答案,在体育场旁边的广场喷泉旁边,坐着一个老先生拿着一个录音机大声放着八十年代的音乐。在这个时代还是有些人过着他们一早就最习惯的生活。

  • Copyright: Copyright is owned by the author. For commercial reprints, please contact the author for authorization. For non-commercial reprints, please indicate the source.
  • Copyrights © 2021-2022 Jokan
  • Visitors: | Views: